清醒梦跟白日梦并不相同,清醒梦是做梦者于睡眠状态中保持意识清醒;白日梦则是做梦者于清醒状态中进行冥想或幻想,而不进入睡眠状态中。清醒梦一词首先由荷兰医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在清醒梦的状态下,做梦者可以在梦中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分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梦境中的感觉真实得跟现实世界并无二样,但却知道自己身处梦中。
很多人报告他们在生活中尝试过清醒梦,而且不少在童年中发生。纵使清醒梦是一种需要条件的技巧,即使在有训练的大前提下,在固定基础上实现清醒梦可以很困难,也并不常见。纵使有着这些困难,有意图地实现清醒梦的技巧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以影响清醒梦经验能力的一些因素:
(1) 有些人“天生的”比其它人更容易拥有清醒梦。
(2)冥想,以及任何涉及神智集中的行为能够强化经验清醒梦的能力。
(3) 孩子比起成人好像容易拥有清醒梦一些。(入睡的能力看起来随着人的年龄而下降。)
(4)催眠是引导出清醒状态的妙极方法。很多人学习如何催眠自己,当使用了那些技巧,实现清醒梦就变得可能。
(5) 各种引导技巧可以帮助引导出清醒状态。
(6) 梦境回顾,练习记忆自己梦境的能力经常与学习清醒梦拉上关系。良好的梦境回顾能力能使人对于他们的梦境更加警觉,同时使他们记得自己进行了清醒梦。
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梦境呢?
心理学对梦的探索从弗洛依德开始就从未停止过。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梦境是人们白天压抑的冲动和欲望的表达。而弗洛依德的后继者荣格则认为梦境反映了人们的无意识活动,还包含了许多人类的“原型”概念。但现代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解释梦:梦是大脑某种特等活动模式的产物,这种模式来源于白天人们日常经验的记忆带来的神经活动,因此也可以视为人们记忆碎片重新组合而在大脑中重新回放出的“戏剧”。
如何控制?
很多指导训练清明梦的诀窍,例如记录追梦日记,利用梦中的人物或建筑物作为线索,采取分段睡眠等等,这些技巧可能来自于人们的亲身经验,也可能来自于清醒梦研究的先驱者LaBerge。LaBerge除了进行清醒梦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他也进行各种清醒梦培训,教人“做梦”,享受控制梦境的乐趣。在LaBerge供职的一个叫“清醒梦研究所”的网站上,传授了很多提高清醒梦几率的方法。此外,他还开发了一种叫做NovaDreamer的产品,能在人们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发出闪烁的红光,促使人进入清醒梦。
不过,这些方法多是未经科学验证的,因为梦境的主观报告结果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很难鉴别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且只有自身实验,不可盲目相信也